首页 >> 学校新闻 >> 教学园地 >> 详细内容
学校新闻
 
教学园地 >> 正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日期:2013-06-06 22:31:4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847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课

总学时

134学时

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各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

考试

二、课程定位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职专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一般方法、过程和基本技能,为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有一定帮助。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包括计算机基础知、操作系统的使用、Internet应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电子表格软Excel2003、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3等。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2.掌握使用WindowsXP操作平台;

3.掌握Internet应用;

4.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

5.掌握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

6.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7.掌握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03

2)知识目标

    1. 认识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

2. 知道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及各代计算机主要元件;

3. 知道操作系统相关知识

?  4. 熟练使用word的功能;

?  5. 熟练使用Excel的功能;

?  6. 熟练使用PowerPoint的功能

3)情感目标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调、合作及沟通能力,强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4)终极目标

具备企业计算机等相关工作岗位必备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够独立完成企业计算机的办公工作。

2、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本课程不是单一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同时向学生传授着对工作任务的理解方法,对完成工作任务流程的设计方法和完成工作任务时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技巧;它不再是一种向学生灌压式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总结、体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术是会老化的,本课程力求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知识和技术自我再生、自我创新方面塑造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创造、如何生存,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应用情境及能力训练任务

学时

计算机基础知识

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和应用

3

认识计算机系统

4

连接计算机外设、了解计算机使用中的安全问题

5

知识链接、习题

2

合计

14

操作系统的使用

深入了解操作系统

2

认识图形操作界面

2

有序管理计算机文件

1

WindowsXP系统设置与管理

2

系统安全防护的方法、快速录入汉字的使用

1

合计

8

Internet应用

连接Internet

1

安全获取网络信息

2

/发电子邮件

3

网络即使通信、使用网络空间

2

合计

8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

制作文档

7

美化文档页面

4

Word中表格创建、处理

4

图文表混合排版

5

总计

20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

制作电子表格

5

制作学生成绩表

3

计算学生成绩表,公式和函数使用

3

使用图表

2

工作表数据输出、工作表的打印设置

1

总计

14

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基础

2

获取图像、处理图像

1

获取音频、视频文件

1

音频、视频文件处理

1

总计

5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03

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2

修饰演示文稿

3

编辑演示文稿

4

放映演示文稿

3

总计

12

3、教学方法设计

结合各专业学生特点,基于行动导向,根据每个任务的内容特点,以真实案例进行引导,综合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法、采用现场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1. 任务驱动法:教师组根据知识点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任务教学。把传统的教学分解成各个任务模块的过程教学。把理论知识融解于任务过程当中,让学生担任学习过程的主角,教师共同参与,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六个阶段学习。教师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积极采取启发式、讨论式、讲授与自学相结合、项目教学法、轮回交谈、小组讨论等多种指导性教学方法,着重讲思路,讲方法,讲重点,讲难点,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习方法得到改进,变“学会”为“会学”;另一方面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发应用潜能,增强岗位工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现场教学:计算机网络实训室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硬件、软件条件。教师把课堂放在实训室,用实物来说明其构造、讲明其用途、掌握其操作,了解其使用注意事项。教师把课堂放在室外,通过参观各大计算机维修店、配置店,提高学生“会学习”、“会应用”、“会创新”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成功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提问,老师给学生创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机会,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思想和信息得到多向交流,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了,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4.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法也是非常成功的传统教学方法,是在老师的提示、指引下激发学生积极去思考并且在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 , 从而使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点 , 提高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调动学习积极性 , 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等方面大有禅益。

四、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实施综合考评,不仅理论与技能结合,并且注重学习态度和最终成绩的平衡,以全面综合地评定学生的能力。

1、考核方法

1)过程考核:能力训练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任务由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在每个情境中根据任务和综合实训的完成情况,给出任务考核成绩。每项成绩占20%,作为过程考核成绩。

2)结果考核:在学生每个任务学习结束后,统一参加任务考试。

2、成绩计算

考核分理论考和实验考,期末理论考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10%

五、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编。

核发:admin 点击数:847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