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这几天,我们同学发现我们的五号教学楼上新增了四个关键词——“修德”、“笃学”、“尚能”、“自强”,这就是我校的校训。这是我们长垣职专灵魂,是我们长垣职专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我们长垣职专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我们长垣职专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今天我的讲话,就解释解释我们校训的含义。
一、修德。
“修德”之“修”是推崇、正己提升的意思,“德”,是道德、品行。“修德”即人要推崇其高尚的品格,这是为人之本。老子《道德经》说“上善若水”,《周易》说“厚德载物”,孔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修德”是积淀在中华民族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里的内在品质,是我们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组成部分。大而言之,“修德”是治国的理念,中国自古就有以德治国、敬德保民的政治主张,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的《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小而言之,“修德” 是成人的基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所谓“德不孤,必有邻”,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强调美好的品德在个人成长中的深远意义。我校把它列于首位,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
我们就是要崇尚美德。这是要求我们要做有道德、有文化、有修养的人。如果你说话彬彬有礼,坚持使用礼貌用语,大家就会夸你讲文明、懂礼貌,有修养;如果你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桌椅门窗,不在墙壁上、课桌椅上涂抹刻画,不随地吐谈,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环境整洁、优雅,大家就会夸你有道德;如果你与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大家会夸你有爱心,有文化。
二、笃学。
笃学”之“笃”为忠实、专一之意,“学”是学习,是实践,是努力和奋斗。“学”是成人成才的关键环节,我国另一部儒家经典《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最终落脚在“笃行之”上。“笃行”说的就是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 荀子在《劝学》中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劝学》的中心意思是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成功贵在坚持与专心。这就是对“笃学”最生动形象的诠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明确的志向,更要有实际的行动,要去作切实的努力,踏实的拼搏,不懈的奋斗,千万不能做“口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就是要求我们要具有广博的学识。我们要学会学习,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参加讨论;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不断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要不断进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种种奥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当成生活的需要,每一天都进行学习,每一天都有收获。这样,久而久之,你就能成为学识广博的人。学贵于精,术贵于行,职专,让我们笃学。这两个字激励同学们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面对学业,发奋学习,持之以恒。荀子《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面对学习,我们应该具备这种心无旁骛、悬梁刺股的精神。专心学习,刻苦勤奋,正是每一位长垣职专学子必备的素质和成功的经验。教室里凝神静思的神情,操场上争分夺秒的精神,黎明中朗朗的书声,路灯下攻读的身影,无数职专人专注学习,磨练出惜时如金、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发扬了勤奋自励、好学善思、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肯把冷板凳坐热,誓将热题集翻遍,终于创造了15年连贯的高考辉煌成绩。同学们,人生当奋斗,学习当奋斗,经过地狱的磨练,一定会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每一次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愿笃学精神激励我们成栋梁,创伟业。
三、尚能。
“尚能”之“尚”有尊崇、注重的意思,“能”可解释为能力、才能,诸如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又说“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已知也”,可见“能”对于一个人立足社会、安身立命的重要意义。而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实践来培养和提升的,因此“尚能”体现了我校倡导热爱学习、注重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贯穿在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德”和“能”应当和谐统一,犹如“人”字的一撇一捺,缺一不可。《资治通鉴》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德能”和谐统一的关系中,品德驾驭和监控着才能,使其始终为社会的进步服务;才能在优秀品质的指导、激励下,尽量发挥其潜质和创造力。培养这种德才兼备的人才,正是我校矢志不移的理想。
四、自强:
自强,生命中最高昂的乐章,就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的勇往直前的勇气和魄力。
“天行艰,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的名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道德思想。
自强是什么?是努力向上,是奋发进取,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自强者的精神所以可贵,在其依靠的是自己的拼搏奋斗,而非父辈的荫庇提携。
自强,是一种灵魂的升华;自强,是一种尚强的人格魅力;自强,是一种伟大精神之体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才创造了今日中国的永恒。
自强,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民族昌盛之基础,个人成功之保障,自强的国家是和泰与兴盛的,自强的民族是安定与团结的,自强的我们是充满希望的。
自强离不开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决心。“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落第秀才蒲松龄以历史上自强者的事迹自勉,终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名载史册的自强者,文天祥兵败被俘,面对威逼利诱,“富贵不淫,威武不屈”,高吟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赴义,韩信甘受跨下之辱,其后更加奋进,成为一代枭将。
无数自强者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在其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其有多好的环境,而在其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决心和明确的目标。只要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崇高的理想迈进,总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这正如我们日常的学习,风平浪静总是有人向往,但失败却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内容。因为遭到一次次失败,我们才会去努力去超越、在战胜失败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出新路,人惟有从这种由忧到喜,不断自强的过程里,才会体味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
纵观我校校训,“德”是根基,根基牢固则枝繁叶茂,“能”是羽翼,羽翼丰满才能扶摇直上,“志”是目标,目标正确才能走的更远,“行”是保证,只有实际“行动”,一切才有可能。“修德,笃学,尚能,自强”全面体现了我校“突出育德为先、重视能力培养、高扬人生理想、强调实践行动”的完整的教育思想。
言近意远,令人警醒,催人奋进,深深砥砺着职专学子的人格品行,解读校训,感悟校训,是实践校训的开始,希望同学们牢记校训,努力学习,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职专人!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