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教学 >> 社会实践 >> 详细内容
教育教学
 
社会实践 >> 正文
马校长食堂管理经验材料
日期:2012-03-09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788

转变观念 提升食堂管理层次

长垣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马书才

一、学校食堂建设情况:

长垣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食堂分为学生餐厅、教师餐厅,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食堂员工近百人。食堂布置按照要求设置了操作台、粗加工间、半成品间、操作间、有保管室、值班室和更衣室,整体布置合理科学,配有标准的淘菜池、浸泡池、洗手消毒池、拖把池等。食堂餐厅明亮整洁,餐桌整齐干净有序,墙上制度醒目规范。

二、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的几点做法:

(一)加大投入,规范建设,重视宣传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没有合格的设施和合格的灶具,学校食品卫生就没有根本的保障。我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资金30万元用于学校食堂建设,添置了方桌、凳子、冰柜、消毒柜、饮水机等设备;还添置了可供5000人同时就餐的各类餐具等食堂设施设备;餐厅内悬挂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卫生、文明礼仪、节约等教育的标语和警示牌,完善了食堂的硬件设施和餐厅文化,食堂硬件设施基本能够保障我校师生安全用餐。

我校食堂本着服务学生、服务教学、不盈利的原则,向家长宣传学校食堂对学生开放的重要性。

(二)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学校高度重视食堂管理和食品卫生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食堂管理机构,明确了学校安全组长全面负责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后勤组长专职抓日常管理工作,并委派工会组长分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学校行政督周教师全天候进行卫生监督。食堂专职管理人员对食堂管理负具体负责,校长对食堂负管理责任。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分工到人,职责明确,层层签订责任书,互相监督、全面考核。食堂管理做到责任明确,政令畅通,确保了学校食堂的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使食堂管理工作科学有序、稳妥进行。

1、实施精细化管理,把好食品卫生安全每一道关口。通过完善制度,精细管理,从程序上确保了学校食堂饮食卫生、安全。为此,我校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建设食堂文化,强化师生食品卫生意识,培养师生文明就餐习惯。另一方面制定完善了《学校后勤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安全公约》、《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食堂卫生要求》、《食堂安全责任书》、《食堂管理人员考核制度》、《餐具清洗消毒制度》、《食品中毒应急处理及疫情报告制度》、《食堂食品贮存制度》、《食堂工作人员健康及个人卫生制度》、《食品留样制度》、《食物中毒应急预案》、《饮食加工管理制度》、《食堂工人健康检查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卫生检查制度》、《物品采购索票制度》等17种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食堂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学校十分重视食堂工人的管理。学校与工人签订了包含职责与义务的合同,并将食堂管理人员作为食堂第一负责人,负责管理、经营工作,从制度上落实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强调食堂工人在工作中要服从大局、听从安排,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强调食堂工人不得有半点马虎和懈怠,必须按质按量完成食堂的各项工作任务。

3、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做到责任到人。所谓责任到人,出了问题,追责到底。为了使责任落实到位,学校建立了食堂管理和安全卫生责任制,明确提出了“专人负责,健全制度,经常监督,及时整改,杜绝事故”的二十字的食堂饮食卫生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食堂专职管理人员、行政督周教师做到了“三个到位”,即:考虑布置到位、指导督促到位、检查落实到位。形成了事事有人管,关关有人把,环环有人抓的工作格局。

4、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师生食品卫生意识。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品卫生法》、《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卫生法律法规,坚持用法律法规指导工作,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为提高学校食堂工人、专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学校举办了两期业务知识和卫生知识的学习。对全校师生集中开展了食品卫生法律和法规的有关知识的宣传、讲座、召开有关饮食卫生安全的主题班会各一期,丰富了师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提高了广大师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构建文明、卫生的用餐环境 ,培养学生良好的用餐习惯

构建一个文明卫生的用餐环境,有利于养成学生文明就餐、卫生用餐、节约用餐、有序就餐的习惯。比如学校食堂已启动,学校根据学校学生就餐人数,将学生餐厅分成东西两个餐厅,男生基本在学校东餐厅就餐,女生基本在西餐厅就餐。学校领导根据学生就餐实际,安排了学生就餐期间值班制度,两个餐厅都有专门的值班老师负责维持就餐纪律。学生离开餐厅,地面基本保证清洁不留剩菜。就餐学生都养成了文明就餐、珍惜一粥一饭、尊重劳动、遵守秩序、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四)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学校食堂管理行为规范化

我校建立了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督导制度。每月对食堂饭菜质量、卫生及工人服务、专职人员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设置了意见箱和投诉电话。学校召开了两次食堂管理工作专题会议,总结学校食堂管理工作情况,通报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管理人员和工人的考核依据。我校建立了由工会、后勤牵头,由理财小组成员、教师代表参与的食堂民主管理工作小组,每月开展一次对学校食堂工作的民主评议,征求全体师生对食堂工作的意见,并及时梳理,制订整改方案。通过检查、考核、评议,及时规范了学校食堂的管理行为。

(五)落实责任,强化过程,严格把关

食堂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必须落实职责,务实抓好过程管理,严格把好各种关口,加大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对具体操作人员的现场监督力度。

1、建立岗位信息公示制度。学校食堂管理采取信息公示制度,将管理人员、工人的基本信息、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相关证照上墙公示,增加食堂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制作了岗位标示牌,把各自的目标、责任和名字标注到位,进一步细化了岗位人员的职责。

2由于学校食堂服务群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允许工作中出现任何失误,所以在卫生、安全、操作、服务等各方面都要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比如市场上的某些蔬菜,很有可能附有残留的有害物质,学校就要求食堂工作人员清洗蔬菜必须经过一拣二洗的操作程序,对特殊蔬菜要求用水泡上10分钟等。对厨具和餐具严格执行一洗、二冲、三消毒、四保洁的消毒步骤,确保厨房饭菜卫生安全。

3、严把采购“验收”关。学校对大宗物品购买坚持定点采购和索证制度。由于学校安排了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从事采购验收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坚持采购验收制度,做到嘴勤、腿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开销。货物验收员严把货物验收关,对货物的质量、数量进行认真的核对、检查,杜绝了不合格物品进入库房。由于食堂工人精确的估算师生的用餐量,在保证吃饱的前提下,没有剩菜剩饭的浪费,切实保证了饭菜质量和按时供应。师生的生活费每月进行一次结算,并张榜公布。学校食堂始终坚持服务性、公益性,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原则。学校坚持既要保证学生吃饱,又不使学校亏本,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的原则,管理好学校食堂。

核发:admin 点击数:788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