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校专业 >> 详细内容
教育教学
 
学校专业 >> 正文
农学系 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
日期:2023-05-13 08:11:04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373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1

二、入学要求………………………………………………………………1

三、修业年限………………………………………………………………1

四、职业面向………………………………………………………………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2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4

(一)公共基础课……………………………………………………………4

(二)专业技能课……………………………………………………………7

(三)综合实训……………………………………………………………9

(四)岗位实习……………………………………………………………9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10

八、教学实施保障…………………………………………………………12

(一)师资队伍……………………………………………………………12

(二)教学条件的配置与要求……………………………………………13

(三)教学资源条件………………………………………………………14

(四)教学方法…………………………………………………………15

(五)学习评价…………………………………………………………16

(六)质量管理…………………………………………………………16

九、毕业要求……………………………………………………………17

十、附录…………………………………………………………………17 

附录  教育教学计划变更表                                                          

 

农学系

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畜禽生产技术       

专业代码:6103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全日制)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获得1+X技能等级证书,可升学继续深造,也可在畜禽养殖、饲料加工企业、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畜禽生产技术技术推广服务部门、特种动物饲养、饲料兽药营销、动物检疫和食品卫生检验单位从事技术、推广、管理工作。

初始岗位:畜禽饲养岗、家畜繁育岗、疫病防治岗、饲料检化验岗、兽药饲料营销岗等

发展岗位:畜禽场技术主管、生产场长、畜牧企业区域经理、分公司经理、自主创业。

专业类别及专业代码

对应职业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农林牧渔类

 

 

代码:01

猪场、牛场、羊场饲养管理

家畜饲养工

家畜生产与经营

鸡场、鸭场、鹅场饲养管理

家禽饲养工

家禽生产与经营

繁殖改良站、配种站、孵化厂

畜禽繁殖工

畜禽繁育

饲料检验化验、饲料加工

饲料检验化验员

饲料生产与经营

兽医院、兽医门诊、养殖场疾病防治

动物疫病防治员

畜禽疫病防治

兽医院、兽医门诊、养殖场疾病化验

兽医化验员

兽医化验

动物检疫站、防疫站

动物检疫检验员

动物防疫与检疫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总体目标

本专业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可以为高校输送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动物医学、动物药学、畜牧兽医、中兽医、宠物医疗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禽智能化养殖、特种动物养殖技术、宠物养护与驯导、动物营养与饲料、蚕桑技术等专业知识,培养高学历、懂技术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也可以培养适应畜牧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掌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畜禽生产技术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 职业素养

1)职业道德素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畜禽生产技术行业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2)职业技能素养

能够熟练掌握畜禽生产技术行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

(3)职业行为素养

具备畜禽生产技术行业的行为规范;具备一定的社交和艺术审美能力;具有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

(4)职业意识素养

具有强烈的畜禽生产技术的职业意识,具有在畜禽生产技术方面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5)职业态度素养

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具有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把社会利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工作态度。

6)职业理想素养

结合自己的经济条件和生产条件,能把掌握的畜禽生产技术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出来,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2. 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畜禽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与检验、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兽医基础专业知识。

2)掌握畜禽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相关知识和动物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

3)学会常见动物及动物产品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检验技术,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处理。

4)掌握动物营养基础、畜禽营养需要、饲料营养特点及合理利用、饲料加工与调制和饲料配方设计等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饲料加工、饲料检测及日粮配合的能力。

5)掌握疾病的概论、药理及病理的基本知识,学会病变的识别、病理变化的分析,掌握动物尸体剖检及送检技术,掌握常用药物的使用给药技术。

畜禽养殖专门化方向

7)使学生了解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掌握畜禽繁殖与改良的理论知识,掌握人工授精、杂交改良技术,提高畜禽繁殖力。

8)掌握猪、禽、牛、羊的品种选择、饲养管理技术,能独立完成生产任务;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预防、治疗知识与技术。

9)了解特种动物生活习性和环境要求,掌握常见特种动物品种识别、特别动物饲养管理技术。

10)使学生了解养殖场环境卫生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测定、分析环境因素的技能;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能制订有利于畜禽健康并发挥其生产力的方案。

动物疾病防治专门化方向

7)掌握畜禽诊断一般检查方法,系统检查方法,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和特殊的检查方法,建立诊断的方法与程序,学习动物疾病的治疗理论和知识。学会临床给药技术和外科等常用临床治疗技术。

8)了解疫病的基本特征、分类及其综合防制措施;掌握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基本知识,动物疫病预防的方针和原则。学会动物疫病防疫计划和卫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会按照免疫程序计划开展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能运用相关知识对重要疫病进行监测和净化。

9)掌握兽医临床诊断一般检查方法、各系统检查方法、实验室检验、特殊诊断方法、兽医治疗技术及外科手术技术等内容。

10)了解宠物的生物学特征、疾病诊疗技术,掌握宠物传染病防治、寄生虫病防治、内科病、外产科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岗位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公共基础课设置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36

2

职业道德与法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34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36

4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36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213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213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213

8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178

9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70

10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

优秀文化传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72

11

公共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5

12

化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7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设置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养猪技术

了解猪的经济类型与品种、猪的生物学特性与一般饲养管理原则,掌握种猪生产技术、肉猪生产技术,学会猪场建设并能进行工厂化养猪生产,掌握常见猪病防治技术。

252

2

养禽技术

要求学生了解家禽的品种及生产性能、养禽场规划与建设,掌握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初生雏禽的雌雄鉴别技术、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肉鸡的饲养管理技术、鸭的饲养管理技术、鹅的饲养管理技术和家禽常见病防治技术。

216

3

养牛技术

了解牛的生物学特性、养牛场的规划与建设,熟悉牛的主要品种,掌握奶牛及肉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常见牛病的防治技术。

144

4

养羊技术

本模块要求了解羊的品种及羊的相关产品、羊场规划与建设,理解羊的生物学特性,掌握羊的放牧技术和舍饲技术、羊的日常管理技术、常见羊病防治技术。

108

5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了解畜禽营养基础知识;掌握饲料及其加工利用;能能够灵活运用畜禽生产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的相关知识,为合理配制饲料提供科学依据;会准确判断动物典型的营养缺乏症及设计配合饲料配方、会应用配合饲料及其生产工艺的操作。

 

 

214

6

畜禽繁殖技术

了解畜禽遗传基础知识;掌握畜禽杂交改良技术、高家畜繁殖力的配套技术;能制定杂交改良方案;会发情鉴定及控制技术、家畜的助产技术及畜禽人工授精技术。

 

 

180

7

畜禽防疫技术

熟悉畜禽疫病的预防技术措施和畜禽检疫技术措施,掌握这些技能,能够对畜禽疫病进行及时的检测与预防,从而可以控制疫病的发生和

流行。

108

 

2)专业基础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畜禽解剖生理

掌握畜禽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及生理功能;能进行常用生理指标测定;会正确解剖动物。

105

2

兽医基础

了解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及常用药物的性状、体内过程、作用机理;掌握动物尸体剖检、送检技术及常用药物作用、应用、用法、不良反应、药物中毒的一般处理原则、常用特效解毒药的作用、应用、注意事项;了解微生物种类及特征;掌握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在预防医学上的应用;动物及动物产品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390

 

 

(三)综合实训

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室、 校外实训基地等,通过项目实训、认知实习、跟岗实习等形式对畜禽营养与饲料生产营销、畜禽解剖、畜禽繁育、诊疗技术、畜禽生产及疾病防治等技能开展有序训练,使学生具备本职业岗位 所要求的能力。

(四)岗实习

岗位实习是学校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渡阶段。通过岗位实习,使学生了解畜禽生产技术行业运作的全过程,感受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管理,熟练操作技能,认识社会和客观评价自我,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达到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整体要求,在就业前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为就业上岗奠定基础。

选择第5学期专业岗位进行20周的岗位实习600学时,学生进行岗位实习时学校要与岗位实习单位签订相关协议、购买安全保险,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的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应一致,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有关技术、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岗位能力和综合技能,以及适应现场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与合作伙伴共同协作的训练。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达到毕业生“零距离”培养目的。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实践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学时,岗位实习按照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位3000~3300。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将分值调整为整数,3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综合课程与实践教育课时约为450学时,包括综合课程、综合实训和岗位实习等必修的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总学时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1

2

3

4

5

6

 

17/20

18/20

18/20

18/20

18/20

18/20

 

公共必修课

职业道德与法治

2

36

 

36

 

2

 

 

 

 

理论考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36

 

36

 

 

2

 

 

 

理论考核

哲学与人生

2

36

 

36

 

 

 

2

 

 

理论考核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2

34

 

34

2

 

 

 

 

 

理论考核

语文

27

464

 

464

4

4

4

4

5

5

理论考核

数学

27

464

 

464

4

4

4

4

5

5

理论考核

英语

27

464

 

464

4

4

4

4

5

5

 

信息技术

2

10

25

35

2

2

 

 

 

 

理论+实践考核

体育与健康

8

 

142

142

2

2

2

2

 

 

实践技能考核

化学

4

24

46

70

2

2

 

 

 

 

理论考核

公共艺术

2

 

35

35

1

1

 

 

 

 

实践技能考核

历史

4

70

 

75

2

2

 

 

 

 

理论考核

小计

107

1625

226

1851

21

21

16

16

15

15

 

公共选修课

劳动教育

6

27

80

107

1

1

1

1

1

1

理论+实践考核

安全教育

6

107

 

107

1

1

1

1

1

1

理论考核

小计

12

134

80

214

2

2

2

2

2

2

 

专业核心课

养猪技术

14

84

168

252

 

 

4

4

3

3

理论+实践考核

养禽技术

12

72

144

216

 

 

4

4

2

2

理论+实践考核

养牛技术

8

48

96

144

 

 

 

 

4

4

理论+实践考核

养羊技术

6

36

72

108

 

 

 

 

3

3

理论+实践考核

畜禽繁殖技术

10

60

120

180

 

 

2

2

3

3

理论+实践考核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11

72

142

214

2

2

4

4

 

 

理论+实践考核

畜禽防疫技术

6

36

72

108

 

 

 

 

3

3

理论+实践考核

专业基础课

畜禽解剖生理

6

35

70

105

3

3

 

 

 

 

理论+实践考核

兽医基础

27

130

260

390

5

5

3

3

 

 

理论+实践考核

小计

100

573

1144

1717

10

10

17

17

18

18

 

总计

222

2332

1450

3782

35

35

35

35

35

35

 

岗位实习

一年级暑假、二年级寒假、二年级暑假、三年寒假共计约6个月

备注

1.军训、文体活动、入学教育、历史教育、爱国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节能教育、毕业教育活动及讲座、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折算5学分。

 

八、教学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 专业教师高、中、初级职称要有一定的比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50%。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70%以上 。

1.专任教师专任教师应具备中等职业及以上学校的教师资格证书。承担专业技能课授课的专任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专任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能独立完成实验、实习指导和相应的技能考核工作,其数量不少于专业教师的50%。以每年招生两个班为基数,本专业的专职专业教师不少于6人。专任教师应定期到行业、企业的岗位群参加实践,企业实践时间每两年不少于两个月。

2.兼职教师: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可从相关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丰富而又相对稳定的技术人员中聘请一定数量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具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以上职称,并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5年以上。兼职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能承担专业技能课实践教学或专业实训,岗位实习的职业能力指导,能组织开展职业岗位技能考核或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兼职教师应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0%左右

(二)教学条件的配置与要求:

1)校内教学基地:

养殖综合实训室设备清单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离心机

TDZ4—WS

1

 

科裕牌微电脑孵化设备

0

1

 

假台畜

AUTOMATE

1

 

B超机

EMP—830

1

 

电羊毛推

RL066026

1

 

多用振荡器

HY—4

1

 

电热鼓风干燥箱

GZX—9030

1

 

谷物选筛

JJSG22x12

8

 

低速离心机

JW—1032

1

 

电动粉碎机

JFSD—100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T6新世纪

1

 

电子天平

JA2003A

3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YX—280

1

 

脂肪测定仪

SZF—06A

1

 

粗纤维测定仪

CXC—06

1

 

定氮仪

ATN—100

1

 

推盘天平

JPT—1000

3

 

消化炉

KND—08C

1

 

恒温水浴锅

HH—6

1

 

液相色谱仪

LC一10ATvp

1

 

净水机

MLO101A—5

1

 

超纯水机

Smalt—S

1

 

2)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岗位实习的需要及“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需要。

本专业要求有相对固定的岗位实习基地、生产实习单位和实施产教结合的场所,要求能完成课程设置所规定的实训、实习项目,能满足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三)教学资源条件:

1.教材

所有使用教材均应是国家或行业规划教材或校本教材。

重视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职业院校系列规划教材编写和适合本专业具有特色的校内教材的编写工作。所有实验、课程综合练习、实习与实训项目都有相应的较为完善的指导书,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在无统编教材或统编教材不合适的情况下,采取自编教材(或补充讲义)。增加教科研经费,教研、科研再上一个新台阶,并增强产学研的结合,校企双方技术人员开展互兼互聘的技术合作等。

2.图书及数字化资料

生均纸质图书藏量30册以上,其中专业图书不少于60%,同时适用本专业的相关书籍不应少于2000册;本专业的相关报刊总类不少于20种,其中专业期刊不少于10种;应有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等。

(四)教学方法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核心(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思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使各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使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总体要求和建议:

①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制作规范化的多媒体课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实际环境,边学边练习,逐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结合实际案例教学,以任务驱动结合理论知识讲解,掌握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

②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理论联系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主动的“学”、“做”的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③在整体教学设计中,建议安排学生参观当地先进的养殖企业,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体验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带来的农业生产力的革新,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生活实际、家庭养花相联系,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做中学、做中教,学以致用、触类旁通。教师要不断补充在科研、生产、推广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的学习,保证教学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⑤基于养殖生产的季节性,建议根据当地季节、天气情况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生产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时序和空间配置。可采取周课时与实训周相结合的办法,统筹、交叉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无公害生产意识,严格执行工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学习评价

建议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应从情感态度、岗位能力、职业行为等多方面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性评价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考核方式为:

1)理论考核: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的理论考核由学校命题统一考试与课程阶段性考核相结合。

2)技能考核:岗位实习和实习鉴定,学校设置学生技能鉴定机构统一负责组织实施。

(六)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针对实训类课程,建议聘请有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来充实学校的实训教师队伍。

1)构建专业教学管理机构

①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实训室管理员+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②专业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有较高的教学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应有3年以上的企业技术工作经历或有“双师”证书。

④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体系

①建立完备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统,并形成动态的修订完善机制。

②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方法和检查记录,通过听课制度和征求学生反馈意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过程控制。

③加强各专业课程题库建设,逐步建成本专业既能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专业学习考核体系。

九、毕业要求

畜禽生产技术毕业生务必满足以下三个要求方可毕业:

1.理论课测试

要求每科理论课考试及格(百分制60分为及格)。考试不及格者,在当科考试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第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及格者,在当科考试结束后六个月内参加第二次补考;补考依旧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2.技能考核

要求每科技能课测试合格(具体参考各科技能课的测试要求),测试不合格者,在当科考试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第一次补测;补测仍不合格者,在当科测试结束后六个月内参加第二次补测;补测依旧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3.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分。

附录:教学计划变更

 

为贯彻落实我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学生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办学理念,明确中职学校的基础性教育功能,现针对部分三年级对口升学学生特制定教学计划变更表。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变更审批表

专业名称

 

所属系(部)

 

使用年级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内容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调整类别

 

 

调整事项

 

 

调整原因

 

专业带头人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系(部)主任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教务处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主管校长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注:(1) 调整类别主要指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时间、增开或停开课程、课程性质(课程的必修和选修属性)及考核方式等的变动。

(2) 调整事项是对调整内容及调整后人才培养方案变化情况的详细说明。

(3) 本表一式三份,专业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各存一份。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1

2

3

4

5

6

17/3

18/2

18/2

18/2

0/20

18/2

公共必修课

职业道德与法律

2

34

 

2

 

 

 

 

 

 

 

理论考核

经济政治与社会

2

36

 

 

2

 

 

 

理论考核

哲学与人生

2

36

 

 

 

2

 

 

理论考核

职业生涯规划

2

36

 

 

 

 

2

 

 

语文

17

303

 

3

3

3

3

5

理论考核

数学

17

303

 

3

3

3

3

5

理论考核

英语

17

303

 

3

3

3

3

5

理论考核

信息技术

4

34

35

2

2

 

 

 

理论+实践考核

体育与健康

8

 

142

2

2

2

2

 

实践技能考核

公共艺术

2

18

17

1

1

 

 

 

 

历史

10

70

 

2

2

 

 

 

 

小计

62

1173

194

18

18

13

13

15

 

公共选修课

劳动教育

4

23

48

1

1

1

1

 

理论+实践考核

社团

8

 

142

2

2

2

2

 

实践考核

安全教育

5

89

 

1

1

1

1

1

理论考核

小计

17

112

190

4

4

4

4

3

 

 

专业核心课

畜禽繁殖技术

14

77

 

155

2

2

3

3

3

理论+实践考核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22

125

250

3

3

5

5

5

理论+实践考核

兽医基础

24

136

274

4

4

5  

5 

5

理论+实践考核

畜禽生产技术

19

107

215

2

2

5

5

4

理论+实践考核

小计

69 

445 

894

 11

11 

18

18

17

 

专业选修课

畜禽解剖生理

2

17

18

1

1

 

 

 

理论+实践考核

养殖场环境卫生与控制

2

17

18

1

1

 

 

 

理论+实践考核

小计

4

34

36

2

2

 

 

 

 

 

岗位实习

30

 

600

 

 

 

 

20周

 

 

 

 

1764

1914

 

 

 

 

 

 

 

总计

182

3678

35

35

35

35

 

35

 

备注

1.军训、文体活动、入学教育、历史教育、爱国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节能教育、毕业教育活动及讲座、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折算5学分。

 

 

核发:admin 点击数:373收藏本页